2014-06-18 作者: 来源:
奉献的青春最美丽
广播节目中心 圣宇
2010年9月,我幸运地成了广播节目中心的一名主持人。刚开始,我以为这些工作应该很简单,特别是我们电台,只要坐那儿按部就班地读读稿子就行了,后来我才明白,从选题、策划、采访到后期的文稿、制作,一篇稿子、一档节目要想写好要想做好并不容易。正是这样的工作,我们不光理解了“我是谁”,还更加理解了“为了谁” 、“依靠谁”。
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,首先要认清“我是谁”, 只有正确回答“我是谁”,才能审视自己,时刻不忘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。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、高级编辑杨华说“走基层最重要的是要从心怀诚意开始,记者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靠近采访对象很重要,要心怀诚意关注采访对象,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,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,才能忘我和无我”。在采访现场,可以带着采访目的流于形式,也可以带着思考去深度挖掘,但是后者需要的是激情与投入。还记得刚工作不久,我去八桥采访留守儿童,当时仅仅是考虑到了节目需要采访什么内容,回来之后听录音才感觉整个素材都很空洞,体现不出所要表现的情感。经过不断的学习、实践,后来逐渐认识到,我们做节目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而是为了让听众有所感触产生共鸣。采访的时候,没有激情,没有用心和采访对象交流,采访对象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露出来?所以,为了保持新闻人的激情,我们就必须始终问自己一个问题:“我是谁?”做节目,首先是做人,做人真实,做节目真诚,才能把易碎的新闻做成经典,才能把简单的故事做成真情的永恒。
其次,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,我们要始终明白我们是“为了谁”。采访也好,做节目也好,我们都是为了谁?当然是为了群众。我们要懂得“弯下腰”,在唠嗑中学说家常话,在田野里感受百姓情,要真正走进生活,下得去、蹲得住、沉下心,与人民群众广泛接触交流,要植根百姓生活,把群众观念树“牢”,使自己的作品离实际近些再近些,离生活近些再近些,离群众近些再近些。只有联系群众,表现群众,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,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。
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,我们还要始终明白“依靠谁”。习近平总书记说“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,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,才能做到坚如磐石”。人民是我们永远的依靠,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中也最富有发言权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,尊重群众、关心群众,带着感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众中去,倾听群众的呼声,了解群众的想法,在群众中获取“第一手材料”。
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缕阳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,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?”我们选择了广电事业,就是选择了奉献,在这里我们会沉淀心情,在这里我们会驻足、扎根、守望,我们将用汗水见证成长,用双手再创广电辉煌。